<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正文
        人约黄昏后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 飞天阳光网
        【字号: 】【打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月黄昏后。……”宋代大家欧阳修的名篇《生查子·元夕》,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词人描写的主旨虽然是情侣失恋的无限忧伤,但从侧面却反映出了我国宋代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其实,在我的家乡甘肃会宁县陇川村,元宵节也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以其“独有”的特色而成为附近十里八乡最隆重的节日。

            我的家乡陇川是一个乡村特别小的镇,镇上有一座明洪武年间修建的古乐楼。据奶奶讲,从她记事起,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祭祀活动和灯会。这或许是一年四季劳作在那片贫瘠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唯一一次大型的聚集性文化活动。十五日开始,白天看大戏、看社火,晚上赏花灯焰火,庆祝收获的喜悦,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十六日凌晨,一切又归于平静,他们又回到了往日的生活,为来年的丰收而奔走在田间地头。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道家上、中、下“三元”说,有东汉时佛家的点灯敬佛说,还有有西汉周勃“平吕”说,唐宋时到了鼎盛。家乡的元宵节,似乎融合了这三种传说,大致可以分为祭祀、社火、焰火三部分。

            家乡的祭祀活动,是以道教为主。西北的冬天,早晨格外寒冷,从凌晨三四点开始,一直延续到晚上,镇子上的男劳力们都会带着纸钱断断续续地去庙宇举行道教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附近的乡亲会把自家制作的花灯,挂到古乐楼上,让十里八乡来的人参观。手巧人家自己制作,大多数人家都是请人制作。把古乐楼装扮得五颜六色,夜如白昼。

            社火除了舞狮,主要以古装人物形象出现。在当天下午的大戏结束后,男子不分老幼,装扮成各色人物:有佛教中的唐僧师徒、和尚,有高跷秧歌中的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有道教的天官、道长、道姑、二郎神、哪吒、关公、张飞、济公、以及八仙等,排着长长的队伍,边走边唱,走遍筹资举行祭祀活动的每一个村子,吃几口各村事先准备好的饭菜。家家户户不分男女,都跟着队伍穿梭,是为“走百病”。这个节目,是孩子最喜欢的,不但能看到各种滑稽表演,而且能吃到各种美味佳肴。

            夜幕降临,便是元宵节活动的高潮了。按场地划分,唱大戏的,闹社火的,走花灯的。人潮涌动,擦肩接踵,俨然忘记了冬天的寒冷。炮声,锣鼓声,喊叫声,不绝于耳,整个村庄都在佛腾着……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三四点,村庄又归于往日的平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辛苦了一年,热闹了一天的乡亲们,睡梦中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家乡的元宵节的这种庆祝方式源于何时,或许已无从考证。但是,它带给父老乡亲的开心与期盼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438364